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邯郸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邯郸分站 >> 市场评论 >> 行业观点 >> 金三银四钢价不见涨 上海钢贸商又面临洗牌

广告

金三银四钢价不见涨 上海钢贸商又面临洗牌

来源:中国钢材网 2012年04月19日 08:04:51 打印

  4月17日上午10时,本应是“金三银四”时节,上海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二楼交易大厅,电话铃声寥寥。

  “生意好的时候,电话一个接一个,不停的;现在你看,我的手机在衣服兜里‘哑’掉了!”上海俊谷贸易有限公司经理黄俊勇说。

  所谓“金三银四”,指的是春节之后钢材销售历来的旺季。但今年情况不一样,钢材价格并不见涨。根据钢材指数,从元旦开始,上海市场,普遍用于建筑业中的二级螺纹钢25mm价格一路下跌,2月底3月初才开始小幅上涨,4月10日才重回元旦的高度。

  安置房项目也被“套牢”

  “比2008、2009年还不如!”一位做了十年钢贸的销售代表说。

  1971年就在上海做钢材生意的黄俊勇对杨浦、松江等钢材市场如数家珍,他用“一天世界”、“一塌糊涂”来形容几个钢材市场目前的经营状况。

  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令钢贸商叫苦不迭。

  上海知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根祥说,去年他与浙江湖州的一个安置房项目合作,也被“套牢”了几千万元。他本以为政府主导的项目资金不会出太大的问题,没想到也未能及时收到回款。

  钢贸商们抱怨,在赚差价、“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下,贸易商眼下如果卖库存,等于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据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0年钢铁物流业的利润率只有1.8%,而2011年已不足1%。

  钢厂“直供”冲击钢贸商

  需求不振、资金链紧张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钢贸商正在面临新一轮洗牌。

  中国钢铁流通行业长期存在小、散、乱的问题,现在钢贸商大约有20万家,而超过1000万吨经营规模的只有四五家。

  东证期货的钢铁分析师武宾认为,在钢铁行业普遍亏损的不景气环境下,最先被冲击到的就是钢贸商。

  4月10日,由五矿发展等12家企业发起的“中国钢铁流通e联盟”在北京成立。此前类似的整合举动还有各大钢厂投入大笔资金建设的钢铁物流园区,此类园区除了钢材买卖,更以提供服务为新的盈利渠道。

  这引发业内的热议:钢贸商的生存空间是否正在被原先的合作方钢厂进一步挤压?

  毛杰的看法是,国内大型的钢厂都在做这方面的服务,比如宝钢、马钢、河北钢铁,这个方向是对的。他以宝钢为例称,宝钢做加工切割的利润率远高于传统的钢材生产销售。

  不过,毛杰也指出,这样的服务主要面向大客户,小客户的需求太多样化,无法一一满足,因此,所谓的钢厂“直供”只能达到一定的比例,小的钢贸商还会继续存在,但在目前阶段,竞争力弱的会被淘汰。

  一位钢贸企业的销售代表说,确实很多钢贸老板改行做实业去了。

  行业现金已不那么紧张

  虽然大环境很不好,但一些钢贸商有自己的生意经。

  不同于一般的钢贸商,薛根祥的公司主营10#斜腿槽钢,后者是专门用于直井煤矿的一种异型钢材。现在,他像往年一样向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原上海第三钢铁厂)订购千吨货物存放在仓库中。

  “很邪门,还比往年卖得更好!”薛根祥说。他还介绍,用于煤矿的无缝钢管等品种,其需求并不太受目前经济环境的影响,价格也没有像螺纹钢那样浮动多变。

  不过,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薛根祥说,有同行亏到不行,干脆两手一摊先去国外旅游一趟,“反正横竖是个亏。”

  在上周末由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和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钢铁贸易商会联合举办的“上海钢材贸易50强”颁奖活动上,有行业人士称,过去都是钢贸老板来领奖,现在大家兴致都不高,派销售代表过来的居多。

  相比领奖,钢贸商眼下显然更期待宏观调控风向转变。

  钢贸商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现代物流报联合发布的《中国钢贸商生存现状调查报告》,目前传统的银行融资仍是钢贸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约占50%。

  去年年底,上海监管当局下发了《关于钢贸行业授信风险提示的通知》。加之今年初,无锡一洲集团的老板“跑路”事件被广为报道,钢贸商的日子一时间似有走投无路之感。

  不过,据最新监测数据,上海大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从去年10月份的11.31%。跌至4.99%。,行业现金已不那么紧张。

  “就看接下来宏观调控怎么样了。”一位钢贸企业的销售代表说,“再怎么难,也要撑下去嘛。”他预计钢贸生意在这一两年都不会有起色。

  中国钢材网观点:谁能熬过这个“寒冬”,谁就能在未来傲视群雄,所以现在钢贸行业有一句话是“剩者为王”或许经过这轮“严冬”的洗牌,钢贸行业会有一半的钢贸企业被淘汰掉,所以对于钢贸企业来说,现在所面对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是继续按照老方式经营,还是创新转型,将成为决定钢贸企业是走是留的关键。